人為錯誤的美學 在這一集乾貨滿滿的訪談中,我看完兩個多小時,學到很多東西,但如果只能選一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概念,我覺得是「The Beauty of Human Era」,意思是人類因犯錯而美麗,反觀 AI 因太完美,而失去了人性的 beauty。 本文分享我認為 5 個重要的點,每一個都讓我想很久...
寫信 女兒目前還沒有手機,沒有 IG,她寫信給台灣同學,等了好幾個月,前陣子終於收到台灣同學的回信,她非常開心,她說她看了好幾遍,把這些信當作寶貝一樣的收藏起來。 我就問,現在這世界上,有多少比例的人還在寫信,用筆寫在紙上的這種古老通訊方式。 我搬家丟了很多東西,但有一鞋盒的東西我始終沒有丟,無論我搬家幾次,我都會一直當作寶貝一樣的收藏起來。 對,就是我之前留學加拿大時,親朋好友寫給我的信。
世界的戰場 你看過《黑白大廚》吧?聽說第二季會有外國人來參賽。 最近我在看《魔鬼的計謀 2》,他們聚集了韓國最聰明的頭腦來比賽,那如果把全亞洲、或全世界的頭腦找來比賽呢? 我也看了前天的 Google I/O 大會,他們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整合應用,只要戴上內建 AI 的眼鏡,就可以不同語言間即時翻譯。 我們把上述的幾件事整合在一起,就會發現國際競爭不僅發生在大企業,連綜藝節目這類"小事情"都可以很快變成「世界的戰場」。 我不是大企業,我也不上綜藝節目,這跟我有關嗎? 當然啊!
捐血 Tim Ferriss 在他最近電子報提到捐血,他引用 Francis Crick Institute 最近在《血液》雜誌上發表的研究,發現頻繁捐血者的血液幹細胞會有好的基因變化,支持新的、非癌症細胞的產生,而不會增加癌症風險。關於這篇科學報導,可看 Perplexity 的翻譯 (連結)。 這讓我想起,我好像還沒在加拿大捐過血,於是我立刻預約最快的時間,完成了在加拿大的第一次捐血。
大峙洞媽媽 最近韓國有個事件很紅,簡稱「大峙洞媽媽」,簡單說就是韓國有一群媽媽為了孩子教育,逐漸變成了"同一群人",身上穿的奢侈品牌 Moncler 羽絨外套被戲稱為"制服",引起這牌子的拋售,詳細事由可參考這一篇 Fion 的貼文 (連結)。 我們都知道「階級文化」在南韓非常嚴重,外在的裝扮就是第一個象徵。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,付出高額投資,一部分是為了孩子,但一部分我認為是自己的面子。 這世界充滿競爭和比較,大人除了比自己,也比自己的小孩,小孩越優秀,表示自己教育越成功,這樣的風氣不只在南韓,也在亞洲各地。北美這雖然好一點,但也沒多好,我不禁懷疑是否「大人的競爭力」,也包含了「後代的競爭力」,如果是,那顯然是不太對的。因為孩子的人生是他們自己的,不是父母的,也因此不該成為父母之間比較的項目。
內在外在 Netflix 有檔很知名的實境節目叫《盲婚試愛》,各個國家版本都有,我只有看日本版。節目規則是男女雙方在「只聽其聲,不見其人」的狀況下,決定某個對象 (等於放棄其他對象),配對成功後才可以見面。然後進入第二階段:三天度假。如果再撐過,就進入第三階段:同居。只有熬過三階段的,才可以真正結婚。 結婚是人生最大的決定,你必須和這個人渡過餘生,節目中成功結婚的兩對,用了很短的時間就下了決定,但目前看起來都沒什麼問題。 這節目等於是反常理,先因內在認識,再以外在決定是否維繫關係。那我就在想,連結婚這等重要的人生決定,都可以先內在、再外在,那為什麼其他的"關係"不行?按理說都可以啊。
第二語言 當 AI 越來越進步,不管你說什麼語言,都可以秒翻譯成另一種語言,就算不是 100% 道地精準,至少也能 80% 去清楚表達語意,那為什麼我們還要努力去學習第二語言,畢竟學外語是一件困難又耗時的課題,我們若把時間省下來,去專研自己的專業,或學習其他東西,會不會比較好呢? 在不久的未來,我們也許手錶、眼鏡、戒指、耳機等穿戴裝置不離身,當我們口說中文,經過 AI 的翻譯,對方就能直接聽見英文、日文、俄羅斯文,然後對方也講他國的語言,我們聽到的是中文的語音。我和對方都不會第二外語,但透過 AI 和科技的幫助,我倆能彼此了解對方,進行即時的溝通。那我們還有必要學外語嗎?
化悲糞為力量 英國有名男子用約會軟體 Tinder 認識了一個女生,當天帶她回家一起看電影,看到一半女生去上廁所,但在廁所裡非常久都不出來。終於,女子帶著驚恐的表情出來,拿了一個紙袋又進去,男子問她發生什麼事,她才不好意思的說,她的便便沖不下去,所以想說拿個紙袋把它抓起來,丟到窗戶外面,沒想到窗戶有兩層,她沒丟出戶外,包著便便的袋子卡在兩層窗戶中間,她想說這樣不行,於是她延展她的身體,想去搆那包便便,結果身體越伸越長,便便是搆到了,但自己的身體卡在兩層窗戶之間,怎麼樣都出不來。
現磨黑人 澳洲企鵝出版社在 2010 年出版了一本食譜《Pasta Bible》(義大利麵聖經),在一道菜的材料方面,不小心印錯了一個字: salt and freshly ground black "pepper" (鹽和現磨胡椒) salt and freshly ground black "people" (鹽和現磨黑人) 有位讀者發現了這個錯誤,並將事情鬧大,說這是明顯的種族歧視。 出版社不得不認真對待公眾媒體,把未出貨的 7,000 本全數銷毀,損失 2 萬美金。出版社主管說:「我們不明白為何有人會被冒犯」,他沒有怪罪編輯,說「只是軟體拼字程式的錯誤」,認為這些攻擊者「心胸狹窄」(small-minded)。但這件事沒有落幕,一群讀者要求他道歉,後來出版社讓步,再次向「擁有這本書感到不舒服的人」
It's a HOMERUN! 我 13 歲以台灣小留學生來到加拿大東岸小城 Dartmouth,巨大的文化衝擊,發生許多影響我一輩子的觀念,不同文化的思考會讓一個人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,相反的觀念若能被你接受,就會像太極圖一樣的陰陽融合,讓你的思考變全面。 當時每天放學,同學們回家吃完點心後,會很有默契到一個小公園集合,冬天在一旁的停車場打陸地 hockey,夏天就在公園打棒球。那公園是一個正方形的草地,四周有鐵網當柵欄圍起來,鐵網並不高,柵欄英文就叫 fence。我們就在這公園裡打棒球,由於公園不大,我們也不是在角落當本壘板,而是在正方形的下方打擊,往正方形的中間打,打到正方型的越上方就表示打越遠,大概如下圖所示: 夏天我們幾乎每天都在打棒球,如果你打過 fence 就是全壘打,但規則是打出去的那個人要去撿球,由於公園很小,不是正式的棒球場地,打全壘打是稀鬆平常的事,每個人都去停車場撿過球。某天,我的一位同學叫 Chad 打出一支全壘打,由於不知在哪,我和他一起去停車場找球。 到了停車場,剛好看到一位中年男子來領車,他看到我戴著棒球手套,又看看公園裡的青少年,他很生氣的問我們:「What happen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