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錢的藝術 (The Art of Spending Money) 《致富心態》《一如既往》作者 Morgan Housel 的第三本著作《The Art of Spending Money》(花錢的藝術) 將在 2025 年 10 月 7 日上市,中文版應該也很快。因為我有在 follow 他,想說這書名怎麼那麼"耳熟",原來是他的 Podcast 第一集的標題 (按此收聽),因為當時是第一集,他說不知道會不會有第二集 (結果一直做到現在),所以這集內容非常充實,講到了 13 種花錢相關的點,本文我來重點節錄,我猜這本書的"基底"應該就是這集 Podcast 內容所延伸出去的,所以在實際看書前,可以先預習一下這 13 種&
巴菲特 華倫·巴菲特 (Warren Buffet) 被稱之「股神」,因為他似乎能"預判"市場,雖然不是 100% 每次都猜對,但在投資市場只要有六七成的勝率就夠了。他的名言是「別人恐懼我貪婪,別人貪婪我恐懼」,在這次川普之亂的全球股災前,他又再一次的"恐懼",換了滿手現金等著"危機"入市。我在想,為何他總是對的,全世界都在哀號虧損時,就他一個人喝著可口可樂笑傲股市,看著他的臉,我有點不爽,他是真的這麼準,還是...
五富之 Financial Wealth (金錢財富) 「金錢」和「時間」,世人最重視的資產,我決定先聊金錢。 本章一開始先講了金錢的起源和歷史,演變到今日的數位金融,作者說像是遊樂園裡的遊樂設施,每個都在吸引你花錢去玩,但我們不用每樣都玩,也不用跟別人比賽,只要顧好三本柱,確保能一直玩下去。Financial Wealth 的三本柱分別是:
私房錢 義大利有名男子,把等值兩萬歐元的政府債券藏在家中許久未用的煙囪裡,在 2022 年聖誕節,他老婆想要增添一點聖誕氣氛,於是在壁爐生火,然後...就把老公的私房錢燒掉了。 媒體問他老公藏在煙囪裡的原因,他說是為了防小偷,而且家裡的壁爐很久沒用了,他完全不知道老婆會用。 故事講到這裡,第一個教訓是夫妻一定要常溝通,雙方都知道重要的東西放在哪。 故事還有後續,由於是政府債券,老公弟弟剛好在郵局工作,說只要有"編號",就一樣可以領回。 所以第二個教訓就是,資產還是數位的好,比較不怕風吹雨打火燒腐化之類的傷害,想想我們多少次在洗衣服的時候,口袋裡的紙鈔忘記拿出來,然後洗完、烘完之後可能就不能用了。還有這次加州大火,燒毀了多少豪宅,如果可以數位化,還是比較安全些,雖然有被盜的風險,但至少沒有物理損害的風險。 本文真正想談的是夫妻之間是否該有私房錢。 我的想法很簡單,如果你是家中主要賺錢的那位,你的錢就是家中所有人的錢,家人的錢就是他們的錢,雖然他們的錢也是來自你的錢。 假設主要賺錢者是老公,那老公為何還要藏私房錢,老婆可以有私房錢,但如果你真愛她,她想要錢的時候直接跟你拿,那她為何需
新春愉快,健康發財 今年是農曆大年初一,祝各位讀者新年愉快,萬事順利,健康發大財! 新年是特別的日子,總要來點不一樣的。應個景,來談談賭博,我認為自己有資格說上兩句。 從小我生長在賭博世家,小時候外公打麻將都是我去文具店買麻將紙,set up 桌子後等家人們上桌。我和我哥就在一旁看,順便幫大家倒水打雜。看著看著也就會了,很小就領略了國粹。長大後反而不喜歡打,除了大學時和女生社交的目的外,我覺得太花時間了,有輸贏倒有感覺,不輸不贏的話根本是陪打,打麻將的"結果"太慢,過程體驗過就好。 後來我們家過年,通常是玩撲克牌,我哥在產業做過幾年,知道很多卡牌遊戲,又快又有趣,由於卡牌只有 52 張,組合不多,所以運氣成分高,更像是在賭博。 賭博是機率遊戲,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賭場都不歡迎數學家、統計學家來訪,因為他們會算牌、算機率,勝率比較高。只不過機率再高,也不可能 100%,我認為賭博的勝率若是能在
資產三態 流通性的英文是 liquidity,liquid 是液體的意思,例如水,可以自由、輕易的流通。把這個字放在資產上,最像液體的是現金,可以馬上使用它來買商品或服務。其他的資產如股票,都要先把它賣掉換成現金,才可以用它。還有像房子,基本上像固體,流通性很差,你需要錢的時候,房屋無法馬上變現,就算把房子拿去借貸,估值加撥款也要好幾週的時間,在流通性上,房地產很差,在房市景氣低迷時,更是變現緩慢,無法救急。 如果資產也有三態,有液體、有固體,那有沒有氣體呢? 氣體是看不見摸不著,但有價值的,你不覺得這跟虛擬貨幣很像嗎? 如果「空氣」是種資產,那應該值多少錢? 有人說「比特幣」就是空氣,所以值多少錢? 以流通性來看,氣體比液體還好,有人放屁你馬上聞到,比特幣一掛單馬上變現,大勝你賣房子,甚至賣黃金,固體般的不便。 氣體的流通性 > 液體的流通性,
租房 vs. 買房 您認為以下哪句話成立? A. 會想租房子的人,都是買不起房子的人 B. 會想租房子的人,都是買得起房子的人 * * * 答案是都成立。而且都合理。 情境 A 是基於現實,他們可能想買,卻買不起,所以只能租,原因是沒有錢。 情境 B 是基於選擇,他們買得起,但選擇用租的,原因是能把錢做更好的運用。 A 和 B 我都體驗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