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自由 Friction creates freedom. (摩擦創造自由) ~ Steven Bartlett 我在聽【The Diary Of A CEO】這一集和 Simon Sinek 的對談時,兩人談到工作和自由,他們討論現代人無法真正擺脫工作,因為有網路和手機,原本這些設計用來提升人類自由的工具,反而讓我們更不自由。 我想到自己的工作型態,和年輕人朝思暮想的數位游牧,因此誕生本文。
AI 與隱私 人說在網路上沒有隱私,你 Google 搜尋什麼,Google 就知道你需要什麼。你在 Facebook 上點了一個讚,Facebook 就知道你對什麼有興趣。當這兩家公司知道越多「關於你」,他們就會投放相關廣告給你。你的隱私到目前為止,我認為沒什麼大問題,至少對我而言,是還可以接受的範圍。 但 AI 不一樣,它會知道你的「一切」,而當它知道你的一切後,它會怎麼做,那真的就是未知數了。
Momentum 「Momentum」是一個重要的英文單字,中文常見翻譯包括「動能」「趨勢動力」「勢頭」「推進力」等,我的翻譯比較長:「是不是正處於朝一個目標前進的狀態下」。如果你有 momentum,你士氣高漲,就像球隊可以連續得分,把對手拋開。 做任何事,想完成任何目標,都需要處在 momentum 上,雖可以想成"勢頭上",但"勢頭"會誤解成在正面的事情上,momentum 是"走向",也可能是走在不好的方向上。 有人說:You’re either building momentum or losing it. (你要不在累積動能,就是在失去動能) 如果你沒有處於這種狀態,不進則退,你就等於正在失去 momentum,
Just One More Sahil Bloom 在電子報提到一則 Reddit 貼文 (連結),發文者說我們打電動時會想再打一場、追劇時會想再看一集、滑 FB 時會想再看一篇,這樣的「拖延心態」其實也可以拿來增加我們的生產力。
書評《Tiny Experiments》 作者 Anne-Laure Le Cunff 我曾專文介紹過 (連結),是一名神經科學碩士、創業家、前 Google 員工,因為她經營個人品牌滿成功,當她出版個人第一本書後,各界對他的期望很高,包括我也是第一時間"買"來看。只不過我是用"聽"的,因為我在 Audible 有很多免費額度 (Amazon Prime 送的),我就選了這本來聽,這不是一個好選擇。第一,她的母語是法語,發音不完美,我要很專心才聽懂,她說這決定很符合書中說的「個人實驗」。第二,這本書其實沒什麼新意,很多我都知道也做到,對我個人來說,幫助不大。不過對多數人來說,書中的重要觀念還是必須知道:人生寧願做很多不同的小實驗,累積小勝利,也不要盲目的追求大目標,失去自由的把自己逼死。 本文簡單整理幾個重要觀念,
五富之 Time Wealth (時間財富) 時間真快,來到本系列的尾聲。本章開頭先強調時間只會越來越少,你和父母、孩子、朋友、伴侶、同事和自己的相處時間只會見一次少一次,我們要珍惜與每個人的時光,不要覺得還有時間、不會太遲,no! its later than you think。 與父母的時間不多了:要珍惜 與孩子的時間很寶貴:要在他們身邊 與朋友的時間有限:要有優先順序 與伴侶的時間要有意義:不要隨便 與同事的時間很重要:找出動力 與自己的時間很多:要愛自己
Get the most of it 親自打電動是種享受,但為何有人喜歡"看別人"打電動 (也才會有 Twitch 這網站的誕生,和電動實況主這樣的職業)?我自己的心態是這樣,是為了 "get the most of it",中文意思大概是「盡力得到最多」「充分利用」。 舉例來說,我玩《瑪莉歐奧德賽》,有很多小關卡藏的很好,我都沒找到,但我想破全關,所以一部分盡力發現、盡力玩,能玩到幾關就玩幾關,但我也不想錯過那些沒玩到的,所以也去看別人玩,來補足我錯過的,大概我自己玩 70%,另外的 30% 用看的,to get the most of the game,感覺獲得了 100%。 還有一種情況,之前玩《
沙漏裡的沙 把一個沙漏倒過來,看著沙子咻咻咻的往下滑,10 秒鐘之後,上面的沙子就空了。 Well...這就是我們一生的縮時攝影。 我們就是沙漏裡的沙,一顆沙就是一天,每天都咻咻咻的消逝。你什麼都不做,或你日更文章,沙子也是咻咻咻。你是廢人,你是偉人,也是咻咻咻。你隨遇而安,或你嘗試用科技長生不老,還拍成紀錄片 (連結),也逃不過咻咻咻,也許多撐個幾秒,但一樣會被清空。 我不禁好奇,「時間」倒底是什麼東西,「生死」又有何意義?很多電影都演過長生不老的無奈,物換星移就你一個人繼續活。你不敢愛,因為無法接受愛人離世,你不帶情緒的生活,交朋友不放感情,你體驗過該體驗的,縱使你已經活得不耐煩,卻死不了,必須繼續待在這個世界,日復一日,用想像的就很可怕。 一般人會希望活久一點,可以看到很多事情的發生,有時間去體驗新的東西,但若把時間拉到無限長,好像結果也不會太好 (雖然還沒人確認過)。 假設,有一天科技真的能讓人長生不老,可以讓我們選擇要活幾年,用「
先甘後甜 2025 年是個娛樂內容超多的一年,我身為貪心的好奇寶寶,每個都想參與。 遊戲 - PS5 的《三國無雙起源》《魔物獵人荒野》、還沒開始的《黑神話》,是我一定會玩的,每個抓 200 小時就等於 600 小時 戲劇 -《單身即地獄 4》《魔鬼的計謀 2》《魷魚遊戲 3》和天知道還有什麼好劇,加上每天必看的 YouTube 頻道,可能也是 600 小時起跳 球賽 - 道奇隊會不會衛冕?佐佐木第一年表現如何?林昱珉會升上大聯盟嗎?加上今年可能還會開始看中職,這裡又要提撥 600 小時過來。 每天扣掉睡覺吃飯和家人時間,可運用的大概只有 12 小時。365 天 - 旅行天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