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信 女兒目前還沒有手機,沒有 IG,她寫信給台灣同學,等了好幾個月,前陣子終於收到台灣同學的回信,她非常開心,她說她看了好幾遍,把這些信當作寶貝一樣的收藏起來。 我就問,現在這世界上,有多少比例的人還在寫信,用筆寫在紙上的這種古老通訊方式。 我搬家丟了很多東西,但有一鞋盒的東西我始終沒有丟,無論我搬家幾次,我都會一直當作寶貝一樣的收藏起來。 對,就是我之前留學加拿大時,親朋好友寫給我的信。
書評《Raising Calm Kids in a World of Worry》 《失控的焦慮世代》一書在全球引起話題,「焦慮」成了孩童成長中的一個常見狀態,身為父母不可不在乎。我應該比多數父母看了更多教育書,只要有相關新書我都會看一下。畢竟我女兒也 14 歲了,從閱讀、華德福教育、社群、社團獲得的資訊,很多觀點我都知道,但只要有一點幫助都是好的。我預約了這本書來看,中文意思是「在充滿焦慮的世界中養育冷靜的孩子」。兩位作者都是 Licensed Marriage & Family Therapist (LMFT) - 認證家庭婚姻治療師,都是第一次出書,頁數不多,卻乾貨滿滿,本書雖針對 6-12 歲的兒童而寫,但其實任何年紀的孩子都適用。
CityPass 女兒學校放了兩週的 March Break,我們決定不跑太遠,先把大多倫多地區的知名景點玩一玩,畢竟她都還沒去過那些地方。多倫多知名景點其實不多,最知名的當然就是 CN Tower (加拿大國家電視塔),塔下有 Ripley’s Aquarium of Canada (瑞普利水族館),另外還有 Toronto Zoo (多倫多動物園)、Royal Ontario Musuem (皇家安大略博物館) 和 Casa Loma (卡薩羅馬城堡)。每一個景點都需要門票,如果我們都想去的話,五個地方的總價是 $210.48 加稅,但我們買了一個東西叫「CityPass」,只要 $129.96 加稅,現省了 $80.52,約台幣 $1,800,很有差對吧? 官網連結:
大峙洞媽媽 最近韓國有個事件很紅,簡稱「大峙洞媽媽」,簡單說就是韓國有一群媽媽為了孩子教育,逐漸變成了"同一群人",身上穿的奢侈品牌 Moncler 羽絨外套被戲稱為"制服",引起這牌子的拋售,詳細事由可參考這一篇 Fion 的貼文 (連結)。 我們都知道「階級文化」在南韓非常嚴重,外在的裝扮就是第一個象徵。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,付出高額投資,一部分是為了孩子,但一部分我認為是自己的面子。 這世界充滿競爭和比較,大人除了比自己,也比自己的小孩,小孩越優秀,表示自己教育越成功,這樣的風氣不只在南韓,也在亞洲各地。北美這雖然好一點,但也沒多好,我不禁懷疑是否「大人的競爭力」,也包含了「後代的競爭力」,如果是,那顯然是不太對的。因為孩子的人生是他們自己的,不是父母的,也因此不該成為父母之間比較的項目。
Same Story, New Story 某次女兒課後籃球練習,我待在外面看的時候,跟旁邊的一個印度媽媽聊起天來,我跟她說我們來加拿大不到半年,女兒英文還不太懂,她說不急啦,幾年前她們剛來的時候,她兒子會英文也不太適應,但現在已喜歡上這裡。我們隨便聊了一下背景,我說我是多倫多大學畢業的,畢業後就回台灣發展,直到女兒大了才又搬回加拿大。 而後,她跟另一位媽媽聊起天來,我無意中聽見那一位媽媽也是多倫多大學畢業的,我主動跟她說我也是,她說她有聽見我們的對話,然後回了一句:「same story here」,意思是她也跟我一樣,大學畢業後回杜拜發展,直到孩子大了以後才又回來加拿大念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