個人品牌

A collection of 6 issues

秘密 input 來源

所有成長都是從好的 input 開始,沒有好的 input 就沒有好的 output,你或許會覺得現在 AI 發達,有什麼想知道的就問 AI,不需要其他的來源,但其實這問題在 Google 年代也一樣,大家都會用 Google,搜出來的資訊大家都差不多,如果你只是要「通用知識」「罐頭資訊」,那 Google 或 ChatGPT 就可,但對於某些人來說,特別是知識相關創業者,我們光追求通用知識是不夠的,我們需要從其他地方獲取知識。 資訊來自四面八方,本文提供 7 個 input 來源,是部落格 (網頁)、YouTube、電子報以外的資訊來源,除了可獲取不同 input 外,也是可以考慮經營的管道,因為別人的秘密 input 來源,就等於你的祕密流量來源。

Minimum Viable Brand (MVB)

創業術語的 Minimum Viable Product (MVP) 是指「最小可行性商品」,但對很多想做個人品牌的人來說,他們還沒有商品,因為他們可能還在企業裡上班,或還在用內容累積粉絲的階段。所以 Kit 創辦人 Nathan Barry 提出了一個新名詞,叫 Minimum Viable Brand (MVB) - 最小可行性品牌。 你覺得自己在領域中是位專家,可是在網路上沒有知名度,你聽過若要專業變現,就必須要全職投入創作,可是目前的你並不想這麼做。所以要不就繼續匿名在幕後,要不就辭掉工作全心衝刺...他認為這是個錯誤的二分法。 這個中間就是 MVB,最小可行性品牌。「最小可行品牌」就是你應該建立一個網路存在感 (online presence),但不是要成為全職創作者,而是為了展示你的專業知識。當有人搜你名字時,他們會找到你已建立的網站,讓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。擁有最小可行品牌會增加你的商業機會,讓你領先其他同業。 It’s not enough

Subscribe to 暢想 2025

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-only issues.
Jamie Larson
Subscrib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