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意贊助 在 FB 上看到這個中文報導 (連結),我以圖搜圖找到原文 (連結),和新郎的 X (連結) 有更詳細的報導。故事是一個新郎把他的結婚西裝分成 26 個廣告版位出售,然後這創意被大公司看上,他放棄了七年的一人創業,決定去上班。 以原文來總結大意:法國獨立創業者 Dagobert Renouf 將自己的婚禮變成了一場行銷噱頭。他在自己的禮服上提供了 26 個廣告位給科技新創公司,每個贊助商支付費用,將自己的 logo 縫在他的西裝上。這個想法除了為婚禮籌資,也給他個人支持的公司曝光度。 他在 X 上宣布了這個計畫,並隨著廣告位售出分享更新。最終的西裝上展示了來自 AI 工具、SaaS 新創公司以及其他獨立科技品牌的 logo。新郎表示這計畫的目標不僅是籌錢,也是將他人生的一個重要時刻,變成對科技社群有趣又值得回憶的事情。 這場噱頭迅速在網路上傳開,並被國際媒體報導。一些人讚賞其創意與幽默感,另一些人則質疑將私人里程碑與公共贊助結合的決定。但這項舉動被頭號贊助商 Comp AI
文化衝擊 我 13 歲從台北來到加拿大,文化衝擊少不了,它不一定是壞的,也有好的。本文整理了一些我們和朋友經驗過的文化衝擊,也讓讀者多了解一下加拿大。 1. 男士會先行一步幫女士開門,如果走在前面也會開門讓女士先行 (lady first)。我 13 歲來時覺得這行為有點做作,但我仍入境隨俗,直到內化成了習慣。連我在台灣時也是這樣。
忍者 仁者無敵,是因為忍者無敵,忍著忍著就變成仁者了。 (12 年前我的 FB 貼文 ) 大家都聽過「宰相肚裡能撐船」,具象來說,一般人的胃是會被撐大的,無節制的吃就可以做到。抽象來說,人的"內心"也是可以被撐大的,例如說野心會越來越大,好奇心、同理心等等也會。另外就是你對某件事的承受度也可以被撐大,例如耐心就是一種,延伸下去就是胸襟和格局了。 假設你從來沒有被網友酸過,第一次被酸你會很難過,我記得大概 30 年前吧,就有人在我部落格留言酸我,我當時人在香港度假,在海港城公用電腦上網看到,我在乎了整整一天,度假心情都被打亂。你知道你沒有錯,但網友胡亂攻擊,你當然可以回嘴,但其實更好的做法是刪除或隱藏留言 (當時沒有這功能)。 當你不回嘴,刪除或隱藏酸民留言,你其實就是在忍耐,也等於在撐大你的胸襟。你越忍,對酸民的承受力就越大,當然,也不用無止盡的忍下去,你想釋放的話,就做一集「回覆酸民留言」
Prime 飲料 故事要從一場拳擊比賽開始講起。 Logan Paul 和 KSI,兩個 YouTuber 界的狠角色,最早是互看不順眼的死對頭。他們都靠拍影片、搞話題紅起來,觀眾愛看他們互嗆。2018 年 KSI 直接在網路上公開嗆 Logan:「來打一場吧,誰輸誰閉嘴。」這句話就像點燃了一根導火線,瞬間引爆雙方的粉絲關注。 那時「YouTuber 拳擊賽」還沒成為潮流,KSI 和 Logan 可以說是把「網紅 PK」推向主流的第一對。第一次比賽打成平手,粉絲們都在討論他們的對戰過程。第二次在美國洛杉磯打,KSI 勉強以些微差距贏了。賽後兩人互相擁抱,原本劍拔弩張的氣氛瞬間轉變。那個擁抱看起來像是「結束恩怨」,但其實也埋下了一顆更大的商業種子。 很多人看在眼裡是和解,但從那一抱開始,他們發現對方似乎跟自己很像,開始英雄惜英雄起來。這兩人都很聰明,Logan 有創業頭腦、懂行銷、
電子好球帶 明年 2026 大聯盟要執行「電子好球帶」(Automated Ball-Strike Challenge System,簡稱 ABS),投手、打者和捕手可以挑戰好壞球,每場有兩次機會。每當有新規則實施,就會分為兩派意見。正方是說「讓比賽更公平」等等,反方是說「影響比賽節奏」等等。今天聽到 Mookie Betts 訪問 Will Smith 談到這話題 (連結),Will 講了一個我沒想過的觀點。 我認為這觀點不僅適用於棒球,也適用於教育。
完課 要評估一堂課有沒有用,當然有很多指標,我自己對實體課的指標是「學生上完這個課,有沒有去做,然後你做了以後有沒有效,最後有沒有成功」。 這才是我實體課的最大 KPI,我強烈認為身為老師,身為講師,你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幫助了多少學生成功達成目標。 我們換做線上課程來說,我覺得原則是一樣的。既然如此,那線上課程的重要指標就是「成功率」,而在這之前是「完課率」。因為你若無法完課,你就無法證明成功是因為你這堂課。
AI 之價值上下 每一次重大的典範轉移都會有人輸有人贏,當一種東西變得「充裕」,另一種東西就會變得「稀缺」。AI 讓創作 (軟體、內容、設計等) 變得充裕,人人都可創造,那什麼東西會變得稀缺呢? 物以稀為貴,稀缺性和價值成正比,所以本文整理了「當 AI 普及後,什麼東西的價值會上升,什麼會下降」?
江郎 南北朝時,有一名叫江淹的年輕人,雖然從小家裡很窮,卻非常好學,年少時就能寫得一手好文章,所以當時不但官做到光祿大夫,還在文壇上享有盛名,大家都尊稱他為「江郎」。但江淹到了晚年的時候,他的文筆變得平淡乏味,毫無特色,作詩也退步了。傳說就在他辭退宣城郡守後,某夜夢見一個美男子,自稱是東晉時的大文學家郭璞。他對江淹說:「我有一枝筆放在你那兒已經很多年,現在可以還給我了吧!」江淹往懷裡一探,果然找到一枝五色的彩筆,便將這枝筆歸還給郭璞。從此以後,江淹便文思枯竭,作詩也寫不出好的詩句了。當時大家便傳言,年輕時才氣很高的江淹到老年退步了,就說他的文才已經用盡了。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「江郎才盡」,用來比喻才思枯竭,再也無法再創佳句的人。 以上是「江郎才盡」的典故。我有三點看法:
比馬龍效應 比馬龍效應 (Pygmalion effect) 是一種心理現象,在這種現象中,對一個人給予高期望會提高該人在特定領域的表現。這想法一開始是運用在教室裡,如果老師對學生有高期望,會導致學生們有更好的表現,相反的,如果老師對學生的期望很低,就會導致學生們較糟的表現。
聯盟行銷 「聯盟行銷」(affiliate marketing) 是網路賺錢的一大主題,本篇用 Q&A 清單的方式來聊聊。 Q1: 聯盟行銷應該當作主要收入嗎? 我認為不行,若將收入來源以比例區分的話,聯盟行銷絕不能佔最重要的來源,也就是 No.1,他最好是 No.3 之後,最多只能當 No.2 收入占比,因為聯盟行銷都是「靠別人」,而非「靠自己」,你不能把「最大收入來源」給別人掌控。這不叫「你的」事業。你的 No.1 收入來源,絕對不能是聯盟行銷。 Q2: 要先有大量粉絲,才能開始賺取佣金嗎?
阿比林悖論 故事是這樣的,某天一家人坐在德州家裡閒著,爸爸提議:「要不要開車去阿比林 (Abilene) 吃飯?」其他人都覺得很熱又遠,但以為「別人應該想去」,所以都說「好啊!」結果他們在炎熱的天氣下開了幾小時車去吃難吃的飯,回來後才發現沒有人其實想去阿比林!大家只是「以為別人想去」。 所以「阿比林悖論」簡單的說就是...
AI 多人遊戲 我們仍處於 AI 的早期,因為仍是「單人遊戲」(single player)。等到 AI 變成「多人遊戲」(multiplayer) 時,才會是真正的高速成長期。而現在有個軟體,或許是一個開端...
言語漣漪 在《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》書中,說到言語是有漣漪效果的,如下圖: 在這張圖中,「你說的話」至少會有三種漣漪效果: 1. 大家如何看你 (那麼誰誰誰說了什麼) 2. 你的職涯如何發展 (面試時你說了什麼) 3. 你的孩子如何對待他人 (他學你說髒話,然後到學校對別人說) 其實言語的漣漪效果遠不只這三種。
人生稅 If you don't get what you want, it's a sign either that you did not seriously want it, or that you tried to bargain over the price. ~ Rudyard Kipling (如果你沒有得到你想要的東西,那表示你根本不是真的想要,或是你在代價上斤斤計較。)
過濾 A better life starts with a better filter. 更好的生活,從更好的過濾開始。 Change who and what you allow into your world, and the peace will follow. 改變你允許進入世界的人與事,平靜自然隨之而來。 ~ Mark Manson (連結)
FB 運算法 最近我有一篇 FB 貼文炸了,至今獲得了 8,884 個讚,321 則留言,及 119 次分享,收益約 $30 美金。內容如下:(連結) 我大可分析個天花亂墜,我是怎麼做到的... 但我必須很誠實的講,我只是莫名其妙的得到 FB 運算法的"寵幸",是平台給我的流量。也許很多「社群專家」「流量導師」「運算法專家」在自己得到一篇爆文後,會寫種種的分析,但我覺得這些分析都是"馬後炮"。 包括我這一篇也是。 我來「馬後炮式」的拆解這篇貼文,看是否未來能複製。
弄假成真 最近很多人自願去花蓮當「鏟子超人」,這當然是非常好的社會運動。但人多必有怪人,聽說有人做一做就去領飯吃,也有找快清理好的屋子一直照相打卡,當地村民不太喜歡這樣,所以開始抱怨。這類事情到了網民嘴裡,當然得理不饒人,關於「作秀」這種事,我們在台灣看得還不夠多嗎?「花蓮只要做事的人,不要來作秀」「這種人請你快滾,別來礙事」,大多數人會這樣想,但我倒有另一種看法,我覺得「作秀」不是那麼不可取,因為人會傾向「弄假成真」。
不可能的任務 我們設立目標,達成目標,然後再下一個...似乎不夠刺激?我從 Alpha School 學到一個觀念,是去設定一些「不可能的任務」,那些乍聽之下,自己心裡覺得"不可能"的,然後去設法拆解問題,一一突破,嘗試完成它們。 本文列出一些「不可能的任務」,給我自己,也給大家認領。
Alpha School 教育是全世界的議題。有個教育體系叫 Alpha School (官網),正在美國快速擴張中。Alpha School 將 AI 融入核心學術教育,為每位學生客製化主課程。學生只花兩小時學習 (2 hour learning) 學科類的知識,學完後,那其他時間做什麼呢? 本篇來談為何我認為這樣的教育很棒,及我從 Alpha School 學到了什麼觀念。
沒用 多年前我在操作部落格行銷,我算中間人的角色,做了很多檔部落客行銷,多數都是有效的。客戶滿意,部落客賺錢,我也累積 KOL 行銷經驗。 某次我去演講時,下面的聽眾跟我說:「部落客行銷沒用啦」。他說他同業都在推,結果他花了大錢去做,後來發現都"沒用",沒有幫助到他的業績。 本篇我講講"沒用"的迷思。
火球 六年前我發了一則 FB 貼文叫「火球」(連結),內容如下: 有的人是「水球」,外觀可親人見人愛,但虛而無實,禁不起壓力,一擊必破。 多數人是「雪球」,擁有一定硬度,但容易受環境影響,等待滾動的複利,卻往往缺乏頻繁的動能。 少數人是「火球」,擁有自訂軌跡,不輕易受他人影響,自燃增長,負能量碰到它都燃燒殆盡,雖感覺難以親近,但若進入核心,則帶給你無盡溫暖和勇氣,助你點燃自己的火光。
非群 我看到這篇 FB 貼文 (連結),提到一本書叫《非群是種天賦》。「非群」指的是一種介於「內向」(I 人) 與「外向」(E 人) 之間的特質,作者稱之「O 人」(Otrovert)。 我沒看過書,我只看過這則貼文,我第一時間的感想比較特別一點...
商才士魂 最近回顧舊書《窮查理的普通常識》,看到一個字好棒 -「商才士魂」。字義解釋如下: 「商才士魂」這個組合詞拆開來看: * 商才:經商的才智,指一個人有很強的商業頭腦、經營能力、洞察市場的眼光。 * 士魂:傳統上指「士人之魂」,帶有儒家士人特質:道義、責任感、節操、家國情懷。 合在一起,「商才士魂」就不是單純的「會賺錢的人」,而是既具備高超商業能力,又有士人精神 (道德、責任、理想) 的企業家或人物。這樣的人會把「利」和「義」結合,既追求商業成功,又不失社會責任與人格操守。 中外史上有很多商才士魂的案例,包括本書主角查理.蒙格。本篇想來談談這種特質。
NIL NIL 除了是 NO 的意思外,如今也有了新的用法。NIL 是「Name, Identity, Likeness」,就是名字、形象和肖像權,是 2021 年的新法令,允許大學運動員利用自己的名氣來賺錢。
生活感旅行 有人說「旅行就是去別的國家,感受當地人的日常生活」。這句話只適合經驗豐富的旅行者,因為一般人出國旅遊,一定會去當地知名的地標景點,例如第一次來台灣玩,肯定會想去 101,但我身為台北人,從來沒上去過 101,所以去 101 並不是當地人的"日常生活"。 不過這句話倒是一直放在心中,直到我來加拿大的第二年,這句話突然在我心中有了新的想法,那就是除了「觀光感旅行」,會不會有另一種可能的旅行方式,我稱之「生活感旅行」。 去年我們一家三人移居加拿大,這階段就是陪女兒念書,好好學會英文,每天的日子算悠閒,我們的"日常生活"和台灣大致上類似,買菜、吃飯、玩桌遊,但這裡空氣比較乾淨,我們常去公園或湖邊健行、走森林步道,看漂亮的房子和船。我有時會把日常生活分享在 FB 上,有些朋友看了很羨慕,我都開玩笑的說「歡迎來玩」,但我某天突發奇想,如果把我的生活變成「
平凡日子 2005 年我最後一次的工作面試,在台北市東區的台北商旅大安店的大廳,我澳洲老闆問了我一個問題:「5-10 年後你希望的成功是什麼?」,我記得很清楚,我回他:「我只想無憂無慮的過著平凡日子」。 這回答沒什麼攻擊性,卻是我的肺腑之言,我很誠實地回答他,他也沒有很意外,加分或扣分我不確定,反正後來我錄取了,開始了我 EmailCash 的六年工作。 當然,至今這個目標早已達成,我每天都過著平凡的日子,很多人說我是什麼人生勝利組,看我在加拿大過的生活很愜意,過得很"不凡",但對我而言,平凡的就像一條直線,日復一日的穩定。
Sold Out 對於想要某個東西的人來說,最不想聽到的回答就是「Sold Out」。 首先,你打聽到這是好東西,再來,你花時間去找它,最後,你下定決心要買了,滿心期待擁有它所帶來的愉悅,把錢變成你喜歡的樣子,結果你有錢也買不到,只有空虛、落寞、無奈、遺憾。
偶像 自從開始追 K-Pop 流行文化後,才發現我早落伍不知多少了,K-Pop 在全世界的影響力遠遠超過我的想像,光從昨天我們去「多倫多韓國慶典」(Toronto Korean Festival) 就可知道。其中有個活動,開放民眾一起來跳舞,每 30 秒就撥放一首歌,然後會跳的人就出來跳。每一首歌,音樂一下,人就出來了,每首歌都會有人跳,有好幾人是每首歌都會跳的。不是會唱,是會跳,若你看過 MV 的話,要知道這些舞步超複雜,這些人是怎麼背下來的,我完全不明白。 本文不是要歌頌韓流,或分析韓流魅力是如何走到今天這步,為何日流、中流或台流不行,而是身為追星族,擁有偶像是不是一件好事?
大猩猩 在 YouTube 輸入「大猩猩 注意力實驗」,會看到很知名的實驗影片 (連結),你要數白衣人傳球幾次,但中間會有一隻大猩猩出現,一半的人專注在看球,沒有看到大猩猩。 我第一次看影片的時候,也是不敢相信居然我也沒看到,我為什麼會錯過大猩猩? 另一個實驗也很類似:
Lollapalooza 效應 這個詞是由巴菲特合夥人、投資大師查理芒格 (Charlie Munger) 提出的,它指的是多種心理偏誤或影響因素同時作用時,會產生巨大、非線性的結果,而當「多種力量同時往同一個方向推」時,會導致人們做出極端行為或集體行動。
答案 答案是死的,問題是活的。 很多時候我們想要找到答案,但世間很多問題都是沒有答案的。正因如此,我們在找尋答案的過程中,才能獲得比答案更寶貴的東西。 其實上述這句話就是本篇重點了,懂舉一反三的人就無需再看了... 好啦,寫多一點。
Labubu 你知道 Labubu 是什麼嗎?為何它會全球爆紅呢? 久聞 Labubu 的大名,這隻怪獸玩偶系列,是由設計師龍家昇所創作的人氣角色,尖牙、圓眼、大嘴,常露出瘋狂笑容,外型像怪物與動物的混合體,介於可愛與恐怖之間,並有各種造型變體,像森林系列、萬聖節版、食物系列,我最近去廣州看到的是機器人系列。 我本來不以為意,直到我常聽的 My First Million 開始討論他們,這 IP 竟創造出 4.2 億美金的銷售額,讓母公司股票直線成長,兩位主持人分析他們的成功原因如下: 1. 「醜萌」(ugly cute):專家將 Labubu 描述為「醜萌」的外觀設計,並認為這種風格是其成功的因素之一。 2. 盲盒銷售:Labubu 是由中國公司 PopMart 生產。
分身 我們希望有「分身」,因為兩個目的,一個是對自己,一個是對別人。 1. 對自己 (的感官) 週六晚上有一個演唱會,一個好友生日會,我兩個都想去,真希望有分身。 2. 對別人 (的感官) 我去一場聚會,每個學生都想問我問題,但我一次只能回答一個,真希望有分身。
鬧鐘 你是不是有同樣經驗,鬧鐘訂早上 7 點,但你 6:50 就醒了,不管你訂幾點,你總是醒的比鬧鐘鈴要早,因為你怕“驚動”了鬧鐘,但鬧鐘的用途不正是要驚動你嗎? 對於睡眠不好的人來說,例如我,真心希望是被鬧鐘驚醒,像電視上演的那樣,睡眼惺忪的按下貪睡鍵,多睡五分鐘,也許年輕時有過,但太久了,我已忘記那種感覺。
自省 自省超重要,但不是每個人都有的特質。 會自省的人,通常會越來越好。不懂自省的人,通常都停在原地。 我常在想,為何有些人會自省,有些人不會? 有沒有什麼辦法,可以讓不會自省的人變得會? 本文假設「一件事」,可以讓這個人"開竅"。
Life-Changer I want to change somebody's lives, just because my life was changed by somebody else. 這應該是很多人的心聲,也是為什麼這世上充滿著「生命改變者」(Life-Changer)。
在好職業以外 如果你問長輩們,他們心中最好的職業是什麼?他們可能會說醫師、律師、會計師。 如果你問青壯年,他們可能會說科技人、工程師、講師。 如果你問年輕人,他們可能會說網紅、YouTuber、創作者。 如果你問你自己,最好的工作是什麼,你的答案是?
超級個體 吾友雷蒙近期推出一堂線上課程,名為【超級個體工作術】,分享他從月薪三萬到年收千萬的實戰過程。他說我們正處於「個體崛起」的時代,而且 AI 還會加速這個現象。我會報名這堂課程,看看雷蒙如何敘述超級個體,以及他如何教導這個 know-how,如果你也想報名,可用我的優惠連結再折 300 元。 我的專屬連結:https://shifuclass.com/wendell 專屬粉絲折扣碼:wendell300 由於在課程中,雷蒙會邀請七位「超級個體」來直播對談,我就是其中一位,所以本文先讓我熱身一下,想談談我對「超級個體」的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