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chive

A collection of 233 issues

Latest

創意贊助

在 FB 上看到這個中文報導 (連結),我以圖搜圖找到原文 (連結),和新郎的 X (連結) 有更詳細的報導。故事是一個新郎把他的結婚西裝分成 26 個廣告版位出售,然後這創意被大公司看上,他放棄了七年的一人創業,決定去上班。 以原文來總結大意:法國獨立創業者 Dagobert Renouf 將自己的婚禮變成了一場行銷噱頭。他在自己的禮服上提供了 26 個廣告位給科技新創公司,每個贊助商支付費用,將自己的 logo 縫在他的西裝上。這個想法除了為婚禮籌資,也給他個人支持的公司曝光度。 他在 X 上宣布了這個計畫,並隨著廣告位售出分享更新。最終的西裝上展示了來自 AI 工具、SaaS 新創公司以及其他獨立科技品牌的 logo。新郎表示這計畫的目標不僅是籌錢,也是將他人生的一個重要時刻,變成對科技社群有趣又值得回憶的事情。 這場噱頭迅速在網路上傳開,並被國際媒體報導。一些人讚賞其創意與幽默感,另一些人則質疑將私人里程碑與公共贊助結合的決定。但這項舉動被頭號贊助商 Comp AI

忍者

仁者無敵,是因為忍者無敵,忍著忍著就變成仁者了。 (12 年前我的 FB 貼文 ) 大家都聽過「宰相肚裡能撐船」,具象來說,一般人的胃是會被撐大的,無節制的吃就可以做到。抽象來說,人的"內心"也是可以被撐大的,例如說野心會越來越大,好奇心、同理心等等也會。另外就是你對某件事的承受度也可以被撐大,例如耐心就是一種,延伸下去就是胸襟和格局了。 假設你從來沒有被網友酸過,第一次被酸你會很難過,我記得大概 30 年前吧,就有人在我部落格留言酸我,我當時人在香港度假,在海港城公用電腦上網看到,我在乎了整整一天,度假心情都被打亂。你知道你沒有錯,但網友胡亂攻擊,你當然可以回嘴,但其實更好的做法是刪除或隱藏留言 (當時沒有這功能)。 當你不回嘴,刪除或隱藏酸民留言,你其實就是在忍耐,也等於在撐大你的胸襟。你越忍,對酸民的承受力就越大,當然,也不用無止盡的忍下去,你想釋放的話,就做一集「回覆酸民留言」

Prime 飲料

故事要從一場拳擊比賽開始講起。 Logan Paul 和 KSI,兩個 YouTuber 界的狠角色,最早是互看不順眼的死對頭。他們都靠拍影片、搞話題紅起來,觀眾愛看他們互嗆。2018 年 KSI 直接在網路上公開嗆 Logan:「來打一場吧,誰輸誰閉嘴。」這句話就像點燃了一根導火線,瞬間引爆雙方的粉絲關注。 那時「YouTuber 拳擊賽」還沒成為潮流,KSI 和 Logan 可以說是把「網紅 PK」推向主流的第一對。第一次比賽打成平手,粉絲們都在討論他們的對戰過程。第二次在美國洛杉磯打,KSI 勉強以些微差距贏了。賽後兩人互相擁抱,原本劍拔弩張的氣氛瞬間轉變。那個擁抱看起來像是「結束恩怨」,但其實也埋下了一顆更大的商業種子。 很多人看在眼裡是和解,但從那一抱開始,他們發現對方似乎跟自己很像,開始英雄惜英雄起來。這兩人都很聰明,Logan 有創業頭腦、懂行銷、

電子好球帶

明年 2026 大聯盟要執行「電子好球帶」(Automated Ball-Strike Challenge System,簡稱 ABS),投手、打者和捕手可以挑戰好壞球,每場有兩次機會。每當有新規則實施,就會分為兩派意見。正方是說「讓比賽更公平」等等,反方是說「影響比賽節奏」等等。今天聽到 Mookie Betts 訪問 Will Smith 談到這話題 (連結),Will 講了一個我沒想過的觀點。 我認為這觀點不僅適用於棒球,也適用於教育。

完課

要評估一堂課有沒有用,當然有很多指標,我自己對實體課的指標是「學生上完這個課,有沒有去做,然後你做了以後有沒有效,最後有沒有成功」。 這才是我實體課的最大 KPI,我強烈認為身為老師,身為講師,你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幫助了多少學生成功達成目標。 我們換做線上課程來說,我覺得原則是一樣的。既然如此,那線上課程的重要指標就是「成功率」,而在這之前是「完課率」。因為你若無法完課,你就無法證明成功是因為你這堂課。

江郎

南北朝時,有一名叫江淹的年輕人,雖然從小家裡很窮,卻非常好學,年少時就能寫得一手好文章,所以當時不但官做到光祿大夫,還在文壇上享有盛名,大家都尊稱他為「江郎」。但江淹到了晚年的時候,他的文筆變得平淡乏味,毫無特色,作詩也退步了。傳說就在他辭退宣城郡守後,某夜夢見一個美男子,自稱是東晉時的大文學家郭璞。他對江淹說:「我有一枝筆放在你那兒已經很多年,現在可以還給我了吧!」江淹往懷裡一探,果然找到一枝五色的彩筆,便將這枝筆歸還給郭璞。從此以後,江淹便文思枯竭,作詩也寫不出好的詩句了。當時大家便傳言,年輕時才氣很高的江淹到老年退步了,就說他的文才已經用盡了。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「江郎才盡」,用來比喻才思枯竭,再也無法再創佳句的人。 以上是「江郎才盡」的典故。我有三點看法:

聯盟行銷

「聯盟行銷」(affiliate marketing) 是網路賺錢的一大主題,本篇用 Q&A 清單的方式來聊聊。 Q1: 聯盟行銷應該當作主要收入嗎? 我認為不行,若將收入來源以比例區分的話,聯盟行銷絕不能佔最重要的來源,也就是 No.1,他最好是 No.3 之後,最多只能當 No.2 收入占比,因為聯盟行銷都是「靠別人」,而非「靠自己」,你不能把「最大收入來源」給別人掌控。這不叫「你的」事業。你的 No.1 收入來源,絕對不能是聯盟行銷。 Q2: 要先有大量粉絲,才能開始賺取佣金嗎?

FB 運算法

最近我有一篇 FB 貼文炸了,至今獲得了 8,884 個讚,321 則留言,及 119 次分享,收益約 $30 美金。內容如下:(連結) 我大可分析個天花亂墜,我是怎麼做到的... 但我必須很誠實的講,我只是莫名其妙的得到 FB 運算法的"寵幸",是平台給我的流量。也許很多「社群專家」「流量導師」「運算法專家」在自己得到一篇爆文後,會寫種種的分析,但我覺得這些分析都是"馬後炮"。 包括我這一篇也是。 我來「馬後炮式」的拆解這篇貼文,看是否未來能複製。

弄假成真

最近很多人自願去花蓮當「鏟子超人」,這當然是非常好的社會運動。但人多必有怪人,聽說有人做一做就去領飯吃,也有找快清理好的屋子一直照相打卡,當地村民不太喜歡這樣,所以開始抱怨。這類事情到了網民嘴裡,當然得理不饒人,關於「作秀」這種事,我們在台灣看得還不夠多嗎?「花蓮只要做事的人,不要來作秀」「這種人請你快滾,別來礙事」,大多數人會這樣想,但我倒有另一種看法,我覺得「作秀」不是那麼不可取,因為人會傾向「弄假成真」。

火球

六年前我發了一則 FB 貼文叫「火球」(連結),內容如下: 有的人是「水球」,外觀可親人見人愛,但虛而無實,禁不起壓力,一擊必破。 多數人是「雪球」,擁有一定硬度,但容易受環境影響,等待滾動的複利,卻往往缺乏頻繁的動能。 少數人是「火球」,擁有自訂軌跡,不輕易受他人影響,自燃增長,負能量碰到它都燃燒殆盡,雖感覺難以親近,但若進入核心,則帶給你無盡溫暖和勇氣,助你點燃自己的火光。

商才士魂

最近回顧舊書《窮查理的普通常識》,看到一個字好棒 -「商才士魂」。字義解釋如下: 「商才士魂」這個組合詞拆開來看: * 商才:經商的才智,指一個人有很強的商業頭腦、經營能力、洞察市場的眼光。 * 士魂:傳統上指「士人之魂」,帶有儒家士人特質:道義、責任感、節操、家國情懷。 合在一起,「商才士魂」就不是單純的「會賺錢的人」,而是既具備高超商業能力,又有士人精神 (道德、責任、理想) 的企業家或人物。這樣的人會把「利」和「義」結合,既追求商業成功,又不失社會責任與人格操守。 中外史上有很多商才士魂的案例,包括本書主角查理.蒙格。本篇想來談談這種特質。

生活感旅行

有人說「旅行就是去別的國家,感受當地人的日常生活」。這句話只適合經驗豐富的旅行者,因為一般人出國旅遊,一定會去當地知名的地標景點,例如第一次來台灣玩,肯定會想去 101,但我身為台北人,從來沒上去過 101,所以去 101 並不是當地人的"日常生活"。 不過這句話倒是一直放在心中,直到我來加拿大的第二年,這句話突然在我心中有了新的想法,那就是除了「觀光感旅行」,會不會有另一種可能的旅行方式,我稱之「生活感旅行」。 去年我們一家三人移居加拿大,這階段就是陪女兒念書,好好學會英文,每天的日子算悠閒,我們的"日常生活"和台灣大致上類似,買菜、吃飯、玩桌遊,但這裡空氣比較乾淨,我們常去公園或湖邊健行、走森林步道,看漂亮的房子和船。我有時會把日常生活分享在 FB 上,有些朋友看了很羨慕,我都開玩笑的說「歡迎來玩」,但我某天突發奇想,如果把我的生活變成「

平凡日子

2005 年我最後一次的工作面試,在台北市東區的台北商旅大安店的大廳,我澳洲老闆問了我一個問題:「5-10 年後你希望的成功是什麼?」,我記得很清楚,我回他:「我只想無憂無慮的過著平凡日子」。 這回答沒什麼攻擊性,卻是我的肺腑之言,我很誠實地回答他,他也沒有很意外,加分或扣分我不確定,反正後來我錄取了,開始了我 EmailCash 的六年工作。 當然,至今這個目標早已達成,我每天都過著平凡的日子,很多人說我是什麼人生勝利組,看我在加拿大過的生活很愜意,過得很"不凡",但對我而言,平凡的就像一條直線,日復一日的穩定。

偶像

自從開始追 K-Pop 流行文化後,才發現我早落伍不知多少了,K-Pop 在全世界的影響力遠遠超過我的想像,光從昨天我們去「多倫多韓國慶典」(Toronto Korean Festival) 就可知道。其中有個活動,開放民眾一起來跳舞,每 30 秒就撥放一首歌,然後會跳的人就出來跳。每一首歌,音樂一下,人就出來了,每首歌都會有人跳,有好幾人是每首歌都會跳的。不是會唱,是會跳,若你看過 MV 的話,要知道這些舞步超複雜,這些人是怎麼背下來的,我完全不明白。 本文不是要歌頌韓流,或分析韓流魅力是如何走到今天這步,為何日流、中流或台流不行,而是身為追星族,擁有偶像是不是一件好事?

Labubu

你知道 Labubu 是什麼嗎?為何它會全球爆紅呢? 久聞 Labubu 的大名,這隻怪獸玩偶系列,是由設計師龍家昇所創作的人氣角色,尖牙、圓眼、大嘴,常露出瘋狂笑容,外型像怪物與動物的混合體,介於可愛與恐怖之間,並有各種造型變體,像森林系列、萬聖節版、食物系列,我最近去廣州看到的是機器人系列。 我本來不以為意,直到我常聽的 My First Million 開始討論他們,這 IP 竟創造出 4.2 億美金的銷售額,讓母公司股票直線成長,兩位主持人分析他們的成功原因如下: 1. 「醜萌」(ugly cute):專家將 Labubu 描述為「醜萌」的外觀設計,並認為這種風格是其成功的因素之一。 2. 盲盒銷售:Labubu 是由中國公司 PopMart 生產。

超級個體

吾友雷蒙近期推出一堂線上課程,名為【超級個體工作術】,分享他從月薪三萬到年收千萬的實戰過程。他說我們正處於「個體崛起」的時代,而且 AI 還會加速這個現象。我會報名這堂課程,看看雷蒙如何敘述超級個體,以及他如何教導這個 know-how,如果你也想報名,可用我的優惠連結再折 300 元。 我的專屬連結:https://shifuclass.com/wendell 專屬粉絲折扣碼:wendell300 由於在課程中,雷蒙會邀請七位「超級個體」來直播對談,我就是其中一位,所以本文先讓我熱身一下,想談談我對「超級個體」的看法。

Subscribe to 暢想 2025

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-only issues.
Jamie Larson
Subscrib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