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意贊助
在 FB 上看到這個中文報導 (連結),我以圖搜圖找到原文 (連結),和新郎的 X (連結) 有更詳細的報導。故事是一個新郎把他的結婚西裝分成 26 個廣告版位出售,然後這創意被大公司看上,他放棄了七年的一人創業,決定去上班。
以原文來總結大意:法國獨立創業者 Dagobert Renouf 將自己的婚禮變成了一場行銷噱頭。他在自己的禮服上提供了 26 個廣告位給科技新創公司,每個贊助商支付費用,將自己的 logo 縫在他的西裝上。這個想法除了為婚禮籌資,也給他個人支持的公司曝光度。
他在 X 上宣布了這個計畫,並隨著廣告位售出分享更新。最終的西裝上展示了來自 AI 工具、SaaS 新創公司以及其他獨立科技品牌的 logo。新郎表示這計畫的目標不僅是籌錢,也是將他人生的一個重要時刻,變成對科技社群有趣又值得回憶的事情。
這場噱頭迅速在網路上傳開,並被國際媒體報導。一些人讚賞其創意與幽默感,另一些人則質疑將私人里程碑與公共贊助結合的決定。但這項舉動被頭號贊助商 Comp AI 看上,覺得他們需要這樣的業務員,所以就把他雇來了。
看完這故事,你有什麼想法?
我們先來聽聽主角本人怎麼說:(在被雇用之後)
放棄創業是我做過最棒的決定。
不再需要:
- 忙著處理一大堆自己不擅長的事情
- 花好幾年做無法落地的點子
- 每個月還在擔心房租怎麼付
現在我可以:
- 專注在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(銷售和行銷)
- 解決創業者真正遇到的問題
- 穩定賺到不錯的收入
我以前在工作中感到痛苦,不是因為工作本身不好,而是我還沒找到真正的使命。
所以無論老闆多酷、薪水多高,我總覺得缺了什麼。
但現在我找到了自己天生要做的事,加入了一家可以全職、完全自主發揮的新創公司,我每天都感到自由、有用、受到啟發、充滿能量!
我感激自己曾經的一人創業之旅,因為它幫我發現了自己在銷售和行銷上的天賦。
但我努力了七年,花光所有積蓄追夢,最後卻破產掙扎。
所以,如果你已經獨自奮鬥多年,仍然沒有成功,也許不應該再繼續。也許放棄,利用自己學到的經驗去找到一份超棒的工作,能獲得十倍的回報,並且更快樂,會更好。
現在我不需要每週在寫程式、客服、影片剪輯和行銷之間切換。
我只專注在最擅長的銷售,而我的隊友也在各自領域專注發揮。
我更快樂了,更棒的是,我們能以十倍的速度和規模成長。產品爆炸式增長,我做的每件事都帶來巨大影響。
三個月內,我基本上為公司增加了 50 萬美元的年度經常性收入 (ARR)。作為一人創業者,我根本不可能做到這一點。
所以即便我不是公司的擁有者,我寧願擁有正在成長的獨角獸 1% 股權,每天和超棒的隊友做自己熱愛的事,也不願擁有一個小型獨立專案的全部股權,卻大部分時間孤軍奮戰做自己不擅長的事。
人類一直都是一起合作,為什麼我們還執著於單打獨鬥?
現在我經歷過兩種模式,發現一起做才最合理。
我就說三點想法:
- 「絕望是靈感的來源」這句話再正確不過,他如果沒有創業的經驗,就沒有業界人脈,而且他公開分享創業過程 (work in public),頻頻在 X 發文,他才有可能將這點子實現。如果你不是個創業家,沒有觀眾,你光有個點子,也不會有人理你。我看留言有人說他也想學這點子,如果你是素人,誰會理你?
- 他一人公司創業七年,還需要創意籌資才有錢辦婚禮,這表示了「他不擅創業」,這就是事實,不然不會七年無成績,或幾乎破產。他說他現在放棄一人創業,也看過兩種方式,發現有同事一起做比較好。我覺得他只是在合理化現今的選擇,他本來就不擅創業,現在也只是回歸本質而已。
- 如果他的專長是行銷業務,這個創意贊助西裝是很棒的點子,所以他有行銷頭腦。OK,我的想法很特別,如果我們有行銷頭腦,我們才更應該要去創業!因為就算創業失敗,你的才華只會越來越厲害,你創業的風險比一般人低,你永遠都可以展現這樣的創意,然後有公司會看見並賞識你,你應該永遠都有機會重返職場,你的創業風險是小的,那為何不試試看衝一次?